發(fā)布日期:2017-03-30
編者按:人們都對健康類APP期望很高,一方面覺得可以簡化醫(yī)療步驟,另一方面則是可以應用大數據來提高醫(yī)療質量、促進醫(yī)學研究。然而事實上,實際的情況并沒有那么樂觀。這篇文章從醫(yī)療從業(yè)者和研究人員的角度出發(fā),列舉了健康類APP目前的缺陷。
世界各地,有三十億臺智能手機與主人形影不離。研究人員公開表示,移動設備將成為潛在的健康信息流通渠道。他們可以輕松地通過無線連接,提供有關患者癥狀、治療案例以及疾病進展的數據,簡化臨床試驗、研究和個性化護理的步驟。
機會看起來非常不錯。但是,根據本周在《Nature》(《自然》雜志)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現(xiàn)實情況不是這樣。
通過跟蹤蘋果ResearchKit創(chuàng)建的一個哮喘健康應用的有效性,研究人員撰寫報告指出,參與者具有選擇偏差(selection bias)、留存率極低,并且經常會缺失數據,數據安全性也有問題。
來自奈山伊坎醫(yī)學院的Joel Dudley和Eric Schadt的總結說:“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對移動平臺在研究和病人護理中的真實潛力有個客觀地認識。”不過,他們仍然表示樂觀, “展望未來,無處不在的智能手機或許可以技術性地解決臨床研究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了解健康和疾病的潛力。”
Dudley和Schadt都得到了LifeMap Solutions 公司的幫助。該公司幫助開發(fā)了健康應用程序。
他們研究應用程序最顯著的發(fā)現(xiàn)之一,就是用戶留存率低。該應用程序旨在幫助監(jiān)測和控制參與者的哮喘癥狀,以及向研究人員提供數據。該應用程序通過每日、每周和較不頻繁的“階段式”哮喘癥狀調查收集用戶生成的數據。它還為參與者提供了醫(yī)療信息,并提供了與哮喘管理相關的提示和通知。
在美國,有40,683人下載了這個應用程序(大部分是在Apple高調公布這一計劃之后)。其中有7,593人參加了這項研究。但從那之后,只有131人參加了至少一周的調查和6個月的階段式調查。這只占了全部測試人數的1.7%。這種令人斗志全無的用戶保留率,與其他健康應用程序的經歷十分相似。
即使更多的參與者提供了更多的數據,我們也不清楚這是否會對研究人員有所幫助。與傳統(tǒng)研究哮喘患者的方式相比,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研究對象往往精確到人,而應用程序的用戶“往往年輕,富裕,受過更多教育,更多的是男性”。所以調查結果不是可推而廣之的。但這點還在預期之中,因為這項研究就是選擇了有智能手機的人群。
但是,與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所監(jiān)測的人群相比,應用程序用戶的哮喘住院率和進入急診室的概率也較高,表明應用用戶可能患有更嚴重的哮喘,或者他們對哮喘采取的控制措施較少。
另外,研究人員還提到了在收集數據中遇到的困難。由于技術問題,他們只收集了1398人的年齡和性別數據。只有545個頻繁的應用程序用戶同意上傳地理位置數據,使研究人員難以將癥狀流行率與環(huán)境因素(如花粉數和空氣質量)進行比較。
總之,很難下結論確定應用程序能幫助哮喘患者或研究人員。但作者注意到,由173位用戶填寫的“里程碑式”調查結果顯示,報告說哮喘不受控制的人數從百分之四十二,下降到了百分之二十四。
研究人員認為,在未來,健康應用設計人員應該讓應用程序更多使用被動的數據收集,如位置移動數據。如果這些程序的開發(fā)者們學習一下臨床試驗的方法,對參與者提供更多的金錢或其他方式的激勵,或許會有幫助。對研究人員還推測,這些應用程序可以用作為傳統(tǒng)臨床試驗中的一個工具,進而能有所幫助。
對于現(xiàn)在,他們說這些應用程序并沒有很多地幫助到醫(yī)學研究。
來源:36氪